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,太陽是唯一的主角,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(zhuǎn)。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“獨生子”,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“孿生兄弟”,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象。
8月20日,有媒體報道稱,太陽系外圍物質(zhì)的奇怪特征,讓科學家推測,或許在很久以前,太陽有一個“孿生兄弟”,這個“兄弟”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尋找第九大行星。
太陽系真的有個“兄弟”嗎?科學家根據(jù)哪些線索提出這一可能性?如果地球真的擁有2個太陽,人類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?
雙星不罕見,尋找失散的“孿生兄弟”卻很難
太陽誕生之初是一個雙星系統(tǒng)?這并非是什么奇特的事情。
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副教授張曾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不止太陽如此,其實大多數(shù)恒星都誕生于雙星系統(tǒng),而且質(zhì)量越大的恒星誕生于雙星系統(tǒng)的概率越高。“這是因為恒星的形成始于巨大的氣體云,氣體云的收縮會形成很多有著不同運動速度的恒星。經(jīng)過數(shù)億年,它們分別流浪到星系的不同角落。如果兩顆恒星在誕生后運行距離較近,它們之間的引力足夠強,彼此相互俘獲,就形成了雙星系統(tǒng)。”張曾華表示。
假如太陽真的誕生于雙星系統(tǒng),為何如今看不到第二個太陽呢?張曾華解釋道:“當雙星系統(tǒng)中兩個伴星相對距離越遠,其引力結(jié)合能也就越弱,且在其長期運行中,也越容易受到星系潮汐力以及其他大質(zhì)量天體的擾動而分離。”所以即便太陽真的在50億年前曾經(jīng)有一個遠距離的伴星,也早已相忘于銀河了。
張曾華表示,想要尋找太陽“孿生兄弟”基本不可能,因為它很可能早已流浪到銀河系的某一個角落,而從質(zhì)量、年齡以及金屬豐度等特征來看,銀河系中與太陽類似的恒星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尋找太陽“孿生兄弟”無異于大海撈針。
既然如此,為何科學家又能得出太陽有個“孿生兄弟”這一推測呢?
在太陽系外圍,科學家推測有著一個黑暗、冰冷的云團包裹著太陽,被稱為奧爾特云(Oort Cloud),這里被稱為彗星的故鄉(xiāng)。目前的太陽系形成模型很難解釋我們對奧爾特云內(nèi)天體的觀測結(jié)果,這一未解之謎長期困擾著天文學家。
此次研究計算結(jié)果顯示,如果太陽一直是顆單星,那么奧爾特云中的天體數(shù)目與觀測結(jié)果有著顯著的差距,但如果太陽有一個相距1500天文單位(AU,一個天文單位約為1.496億千米)的等質(zhì)量伴星,模擬后奧爾特云中的天體數(shù)目就與觀測結(jié)果相匹配,這就給太陽曾經(jīng)存在一個“孿生兄弟”提供了強有力的間接證據(jù)。
距離產(chǎn)生“美”,雙星“威力”取決于很多因素
在小說《三體》中,三星系統(tǒng)下生存環(huán)境變得極為苛刻。雙星系統(tǒng)也是如此嗎?“兩個太陽”下的地球會怎樣?是否還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?
張曾華表示,即便太陽真的誕生于一個雙星系統(tǒng),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。在此次研究中,研究人員推測當時太陽伴星距離太陽1500AU,也就是說它與地球的距離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要遠1500多倍,光輻射比太陽輻射弱200多萬倍,幾乎不會對地球生物產(chǎn)生影響。
如果我們穿越回到那個時代,在地球的我們抬頭仰望,這顆太陽“孿生兄弟”的星視等接近-11等,幾乎和每月初九的月亮相當,即使在白天我們也可以看到它,到了夜晚它便是星空中最耀眼的“明星”。
當然并非任何雙星系統(tǒng)對生命都會如此溫柔。張曾華表示,雙星系統(tǒng)對于行星宜居性的影響取決于很多因素,比如雙星之間的距離、伴星的光度以及輻射活躍程度等。一般來講,相對距離較遠的雙星系統(tǒng)對于它們周圍的宜居行星及其行星上的生命形成不會產(chǎn)生較大的影響。
當然,此次研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行星系統(tǒng)的新樣本,同時也為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。
長期以來,圍繞太陽系“老九”的研究與推測層出不窮。到目前為止,太陽系是否擁有第九大行星仍然是個謎團。第九大行星從何而來?一個主流的推測便是被太陽系“捕獲”的。假設太陽曾經(jīng)有顆等質(zhì)量伴星,雙星系統(tǒng)捕獲第九大行星的概率就會高很多,因為太陽和它的“孿生兄弟”可以通過更加強大的引力“捕獲”靠近這兩顆恒星之一的天體,這也能夠更好地解釋奧爾特云的種種奇怪特征。(記者 張曄)
關鍵詞: 太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