檀弓 時拾史事 今天
點擊上方藍(lán)色字關(guān)注我們~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嚴(yán)禁轉(zhuǎn)載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貞觀二十年(646年),一條勁爆的消息從宮里傳了出來。原來是剛揍完高句麗回來的大唐總扛把子--李世民下了一條詔令。一幫草民圍上去看詔書,認(rèn)為老大肯定是想拉點人再去高句麗掐架,有好事的人在下面小聲唏噓說前朝皇帝才吊死在江都幾年啊,都忘啦。
"制作雖多,未能盡善",有識字的邊看邊讀這份詔書,"不對,不是打仗,陛下說要重修《晉書》"。沒錯這份詔書就是值得在史學(xué)界大書特書的《修晉書詔》。原來搞了半天是要修本《晉書》?。?/p>
修史書這種事大唐老百姓早就見怪不怪了,早在貞觀三年(629年),唐太宗剛上臺沒多久,就下令設(shè)梁、陳、齊、周、隋五朝史編修機構(gòu),重修五朝史。不過說是要修五本書,但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全是姚察、姚思廉父子獨立完成的,《北齊書》也是李百藥之父李德林在齊時就開始創(chuàng)作,嚴(yán)格說來只有《周書》、《隋書》算是官方修纂的,而這恰恰開了一項先例。
啥是官修史書?
《二十四史》是我國古代史學(xué)界的瑰寶,也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正史,而這些正史的寫作歷史也很有特點。隋唐之前史書多為私人撰寫,后經(jīng)朝廷追認(rèn),即可列入正史,司馬遷的《史記》、班固的《漢書》、陳壽的《三國志》、范曄的《后漢書》多是如此。
南北朝時期政府認(rèn)識到了輿論的影響力,于是各大政府紛紛插手正史的修纂,不過由于沒什么先例可循,官方多是掛名而已。例如南梁蕭子顯的《南齊書》和北齊魏收的《魏書》說是奉詔修史,然而這兩本書就完全是這兩個人寫的,尤其是蕭子顯,本身就是南齊王室,《南齊書》簡直就是他為自家修的家譜。
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(xù)到大隋建立,開皇十三年(593年)隋文帝下詔禁止私人撰修國史。楊堅還以魏收書"褒貶失實",命魏澹另撰魏史,尊西魏為正統(tǒng)(政治正確),也叫《魏書》,但是后來還是魏收的那本流傳了下來。所以隋朝官修史書就算是失敗了。
吃飽了撐的,為什么重修《晉書》
好了,雖然隋朝修過史書,本朝太宗也修過史書,但是也就這樣了,史書嘛,有錢就修嘍。不過廣大的吃瓜群眾還是從這次的修書名單看出了不一樣的地方。
說到這我們來看看本次《晉書》編纂委員會的委員們。監(jiān)修三人:房玄齡(司空)、褚遂良(中書令)、許敬宗(太子左庶人);參與編修:令狐德棻(秘書少監(jiān))、來濟(jì)(中書舍人)、李淳風(fēng)(太史令)等十八人;
特邀作者:李世民。
既有朝廷高官,又有學(xué)界大拿,連總投資人李世民都親自寫下四篇"御撰"(見司馬懿、司馬炎、王羲之、陸機四篇文章后)。可以看出朝廷很重視這件事情。事實上《晉書》修完后,為以后歷代所效仿,此后歷代正史的修纂模式全是模仿《晉書》。還是那句話:《晉書》之后,正史才真正算是官修的史書。
說到現(xiàn)在,大唐的吃瓜群眾還有一件不明白的事,那就是為啥要重修《晉書》,不是有《晉書》傳下來嘛,而且還有那么多版本。
不光吃瓜群眾,剛接到命令的時候房玄齡和褚遂良也是一頭霧水,帶著這個疑問他們來到了大唐國家圖書館(秘書?。┎殚嗞P(guān)于《晉書》的資料。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,原來太宗之前,人家南北朝的多家大V修的這個《晉書》啊有十八家之多,編年的、紀(jì)傳的、完整的、斷代的等等等等,可以說只有想不到的,沒有人家編不出來的。用一千多年后陳寅恪的話來說就是"唐以前諸家晉書,可稱美備。"
帶著這些疑問,房玄齡和褚遂良把查到的《晉書》列了個表,拿去問副館長令狐德棻,為啥放著這么多好書不用,非得修本新的,這不折騰人嘛。
(*考點)
假裝是房玄齡和褚遂良列的表
書名
END
本賬號系網(wǎng)易新聞·網(wǎng)易號"各有態(tài)度"簽約賬號
喜歡本文/作者,文末贊賞一下表達(dá)支持吧!
作者
備注
《晉書》
晉著作郎王隱
九十三卷。隋代存八十六卷,今有湯球輯本十一卷。
《晉書》
晉散騎常侍虞預(yù)
四十四卷。下迄于明帝。隋代存二十六卷,今有湯球輯本一卷、魯迅輯本一卷。
《晉書》
晉中書郎朱鳳
十四卷。下迄于元帝。隋代存十卷,今有湯球輯本一卷。
《晉中興書》
宋湘東太守何法盛
七十八卷。起于東晉。今有湯球輯本七卷。
《晉書》
宋臨川內(nèi)史謝靈運
三十六卷。今有湯球輯本一卷。
《晉書》
南齊徐州主簿臧榮緒
一百一十卷。今有湯球輯本十七卷、補遺一卷。
《晉書》
梁侍中蕭子云
一百零二卷。隋代存十一卷,今有湯球輯本一卷。
《晉史草》
梁吏部尚書蕭子顯
關(guān)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