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)
南僑機工鐘裕清所用軍用儲物箱。
南僑機工鐘裕清所用鐵錘,經(jīng)歷了血與火的洗禮,鐵錘的手柄被磨得锃亮、錘頭也磨損變形。(本組圖/陳嘉庚紀念館 提供)
陳嘉庚紀念館為鐘裕清的兒子鐘來生(右)頒發(fā)捐贈證書。
近日,一把飽含歲月風(fēng)霜的鐵錘和一個軍用儲物箱,從廣西南寧來到廈門,落戶陳嘉庚紀念館。它曾陪伴主人從新加坡到滇緬公路,穿越過密林,跋涉過險灘,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火的淬煉。它的主人,叫鐘裕清,是一名南僑機工。
6月7日上午,鐘裕清的兒子鐘來生——這位70多歲的老人,獨自坐了9個小時的動車,攜帶陪伴了他父親大半生的修車鐵錘、軍用儲物箱以及父親的檔案,來到陳嘉庚紀念館。他要捐贈這些見證南僑機工歷史的珍貴文物,完成家人的愿望。
鐘裕清原籍廣東惠州,19歲前往新加坡謀生,做過割膠工人,后來在汽車修理廠工作,還學(xué)會了開車,練就了一手過硬的開車修車本領(lǐng)。
1939年,中國所有的國際通道幾乎被日軍封鎖殆盡,只剩下偏居大西南的滇緬公路,這是被稱為“中國抗戰(zhàn)生命線”的戰(zhàn)略通道。陳嘉庚以南僑總會的名義,組織3000多名華僑汽車司機與機修人員,組成“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(wù)團”(簡稱“南僑機工”)分批回國,承擔起運送國際援助抗戰(zhàn)物資的重任。1940年,30歲的鐘裕清毅然報名,成為一名奮戰(zhàn)在滇緬公路上的運輸戰(zhàn)士。此次與鐵錘一起來到廈門的軍用儲物箱,就是在滇緬公路上發(fā)放的。
這把修車鐵錘和軍用儲物箱陪伴鐘裕清穿越高山險路,在炮火紛飛中修理搶運物資的汽車。經(jīng)歷了血與火的洗禮,鐵錘的手柄被磨得锃亮、錘頭也磨損變形,軍用儲物箱早已銹跡斑斑,但在鐘來生一家看來,卻是彌足珍貴,因為它們承載著包括父親在內(nèi)的南僑機工們支援祖國抗戰(zhàn)的歷史記憶。此前,鐘來生通過南寧市南僑機工聯(lián)誼會了解到廈門有一個陳嘉庚紀念館,一家人決定,把這些珍藏了半個世紀的文物捐贈給陳嘉庚紀念館。
在捐贈儀式上,鐘來生說:“這些文物是父輩留給我們的念想,見證著他們的榮耀,也是我們的驕傲。但是,它們最好的歸宿是博物館。在這里,南僑機工的故事會一直傳頌,仿佛父親一直都在?!?/p>
關(guān)鍵詞: